星期日, 12月 13, 2020

艾偉德 (Gladys Raleigh Aylward) 見證

艾偉德(Gladys Aylward, 1902-1970)於1902年生在倫敦北郊。父親是一名郵差。因為家境清寒,給富貴人家作伺候客人的侍女。在18歲的時候,悔改重生,極想服事主,到中國傳福音;她申請參加內地會,因缺乏正式教育而被拒絕。

艾偉德仍然不氣餒,決心積蓄足夠的錢,自費前往中國,她終於找到一份侍女的工作。她雖然學識不高,但她有語言天才,學得一口高雅的牛津英語,而且懂得應對和禮儀,頗得主人信任器重。她到假期時,就去外面再兼作別家宴會幫工,以求在最短時間內,積聚最多的錢財,完成她到中國宣教的異象。

1930年初,在衛理公會的聚會中,她聽人說在中國有位老宣教士珍妮.勞森(Jeannie Lawson),已經七十三歲了,卻欲退而不能休,因為她到處尋找,竟沒有人肯去幫助她。她立即寫信去,表明自己願意去。而最經濟的方法,是乘橫越西伯利亞的鐵路,再轉中東鐵路南下,由大連乘船到天津,去到工場,幾個月後,回信來了。珍妮歡迎她去成為同工。

19301018日,艾偉德帶着一個箱子的衣物和另一裝了簡單食物的箱子,加上路上煮食的酒精爐,便孤單的起行!她身邊只有二英鎊和幾枚銅幣。她把自己交託主。她乘的是三等火車,沒有一個相識的人,沒有懂英語的人可以交談,只一路禱告。幾經艱辛,她終於到了天津,並找到了差會辦事處,後來碰到一個姓路的基督徒商人,要到山西,又可以帶艾偉德去到那裏。於是,他們乘火車,轉乘長途汽車到澤州內地會的宣教站。她在那裏休息了幾天之後,便坐上騾車,經過兩天的路程,終於到了陽城。

珍妮在中國已經超過五十年,濃重的蘇格蘭口音,有時候不知不覺攙雜着中國話,她以很平宜的租金租了一座大房子﹝傳聞是一所鬼屋﹞,在艾徫德來到後,二人便以房子開一間客棧,叫作「八福客棧」,接待往來的騾伕住宿,向他們傳福音;而且還可以為宣教籌措些經費。

艾偉德到陽城一年多後,珍妮不幸去世,八福客棧整個擔子就落在了29歲的艾偉德身上。此時,澤州的司米德夫人(Mrs.Smith)看到她的需要,特地差派一位中國助手來協助她。艾偉德在陽城所做的一切大得人心,影響力漸增,以致有一天陽城的縣長也光臨八福客棧了。當時官府正在推行天足運動,明令婦女放腳,縣長決定派人挨戶檢查,以改正多年之陋習。他覺得艾偉德是最合適的人選,並可以現身說法,示範天足的好處,故委派她擔當此任,並應許發給她薪水,提供騾子作為交通工具,還派兩個衛兵保護她。艾偉德經過考慮,覺得這是 神賜給她的機會,就接受了,附帶條件是不能限制她傳講福音。就這樣,她有機會把基督福音傳給很多婦女,使多人歸主。

1936年,艾偉德歸化為中國籍,正式取中文名為艾偉德,成為首位入籍中國的西方宣教士。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。不久,陽城也受到了日軍的轟炸。有一次,一顆炸彈擊中了八福客棧,艾偉德因而受了點輕傷,為避開戰火,艾偉德帶著她所領養的孤兒們,和幾個基督徒一起,疏散到地處山區的北柴莊。在一個窯洞裏避難,直到日軍離去後,她和難民們才返回陽城。

就是這樣,艾偉德經歷了不少風雨和艱難,但都蒙 主保守,直到1948年,她的身體又累垮了,有認識她的司陶衛醫生(Dr. Olin Stockwell)勸她回英國休養並探望父母,司醫生並為她籌措路費。1949年春,47歲的艾偉德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英國,與家人重聚,直到1957年,艾偉德決定重回中國,但因為政治原因而被拒絕入境,只好進入香港,在那裡從事難民救助工作。後因她的中國護照在香港的居留簽證期限已到,她又轉去海峽對岸的臺灣。

1959年,艾偉德與世界展望會合作,在臺北木柵創辦艾偉德孤兒院。同年,美國展望會邀請艾偉德到美國作旅行布道,不久,她又應邀到澳大利亞、新西蘭等地巡回佈道與演講。後來,她再次回英國時,英國BBC 再次為她製作出一個電視節目This Is Your Life".

1962年艾偉德另覓新址在北投創立了艾偉德兒童之家,同時她也積極參與歐美及臺灣各地的奮興佈道工作。由於早年與宋美齡相識,艾偉德到臺灣後,常常參加她所組織的婦女祈禱會,一同為中國禱告。她常以自己的經歷鼓勵青年人說:「不要耽心你所受的教育,上帝不要你呈驗畢業文憑,只要你對蒙召的事,凡事忠心。」她如是說,也如是行。直到196912月,艾偉德感染了流行性感冒,並引起肺炎,雖經診治,終於197013日在家中辭世,享年68歲。

參考
艾偉德 Gladys Raleigh Aylward
https://www.kenlouie.net/blog-march-2014/gladys-raleigh-aylward-1902-1970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c1_cFU7RJo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