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12月 19, 2020

陳靜曦 Tiffany 見證

 生命中的幸與不幸

陳靜曦(Tiffany) 15個月大的時候,父母發現她站不穩,看了醫生,但原因未明,兩歲後證實是大腦麻痺症,影響下肢的活動能力。做了一連串的骨科檢查、物理治療、實驗治療……並沒有明顯進展。四歲的時候,有朋友介紹她到北京治療。天氣苦寒,她給剃光了頭,全身綁在帆布牀上,讓醫生從頭到腳針灸。這些片段,她非常深刻:「對面牀的哥哥哭得鼻水直流,我也是每次下針都哭,只有一次,因為眼睛哭腫了,眼睛附近不能下針,才免一次。」好不容易過了半年基礎治療,卻因為醫生出了問題,被迫折返,復原的希望落空了。

腦神經控制走路,慢慢影響骨骼,八歲的時候,大腿髖關節脫落,要動一次大手術。
Tiffany沒有哭,媽媽倒哭了一頓。「第一次入手術室其實很害怕,但為了不讓父母擔心,就忍住不哭,裝睡。」手術後,石膏差不多把Tiffany全身密封,只開了兩個上廁所的洞。往後兩個月,她在廳中央只能躺或趴(俯臥),可她還是樂觀面對,沒有抱怨

Tiffany
的幸,也許是生於小康之家,父母照顧陪伴,為她遮風擋雨;學校的師長、同學也是接納、幫忙,小學的運動會上,同學甚至推她一起跑……她得到很多正面的鼓勵,成長充滿了愛。但更幸福的是,上帝賜給她一顆樂觀、單純、感恩的心。另一方面,她學習相對緩慢,也要克服許多困難,忍受過排斥。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幸福而感恩,對於生命中不能逆轉的事情,她會欣然接受

幸福魔法蛋糕是這樣練成的……

Tiffany決心做蛋糕,正是源於對生命的一份幸福感,很想跟別人分享。「小時候喜歡看一套卡通片,其中一集是關於做蛋糕的。做蛋糕的人能下魔法,讓吃過蛋糕的人,可以回味美好事情。我取了這個意念,希望做的蛋糕帶給人快樂。

好的蛋糕不是一天練成的,她中五畢業前做的專案,就是按著同學們的夢想來實踐,老師要她做最簡單的海綿蛋糕,結果她嘗試了20次,到畢業也沒做得很好。當時,她就下決心要學好,正好畢業時要思考方向,就報讀了西廚學校,這使她漸漸向夢想進發

人的意志和經驗跟做蛋糕一樣,也是鍛鍊出來的
Tiffany重要的歷練是畢業後留校工作的三年。她說:「老闆娘要求非常嚴格,自己出錯又多,心裡很害怕,為免挨罵,上班時提醒自己經常檢查,看有沒有漏做的事情;要求自己細心些、謹慎些。」從學校到職場,這些學習是年輕人必經之路,回頭看,正面意義更大。「替客人填表、開支票,聽電話,檢查倉庫,甚至清潔也做過了,好像是為開蛋糕店做了準備,上班時經常要面對客人,就跟現在一樣啊!」

她在中五之後開始試用一部二手的電動輪椅,但原來,開動這200磅的輪椅絕不輕鬆。有一次,她乘地鐵往北角上班,碰上北角站的電梯壞了,職員沒辦法把她連人帶輪椅搬到出口,她只好轉到鰂魚涌站,在陌生的街頭開輪椅回到北角。為了多認一點路,她上班時把握午飯的機會,每次開到遠一點的地方。後來她改在灣仔上班,便嘗試乘不同的巴士路線,看哪一條線能直接回家。她相信走過的路都不會枉然,而且會愈走愈寬廣。

堅持了三年跌跌撞撞的日子,
Tiffany接下來問自己:就這樣下去嗎?有沒有更有意義的工作?她的蛋糕店夢一直在發酵;在父親的鼓勵下,她辭去了工作,籌備了幾個月,蛋糕店終於2014年在網上開業。她開心的說:「客人大多反應不錯啊,也有做得不好的,但他們會向我反映,不會就此不光顧,還鼓勵我再嘗試。」她能夠在22歲的年紀實現自己的夢想,不能不算是幸福吧!現實中,她當然仍要面對一些挑戰,例如物流送貨的配套,因為人手限制,她自己會用輪椅把蛋糕送到港鐵站去交收等。

尋索蛋糕以外的意義

Tiffany被問:「網上蛋糕店開了,就這樣做下去嗎?」她竟然翻開日記本,一字一字地把想法讀出來……活動範圍的限制,加上思考說話不及別人快,她選擇以文字和圖畫表達自己。她很想找到自己:「神在我生命做了很多,我有甚麼可以貢獻給 神?做蛋糕,與別人分享?好像還不足夠……可能就是幫貧窮人。」怎樣幫助貧窮人?她初步想到可派給窮人蛋糕券,把蛋糕以最低的價錢賣給他們等方法。

在訪談中,Tiffany真情流露,例如她毫不介意分享她能力上的種種限制;問她怎樣看自己,她說:「堅強、快樂,我相信別人也是這樣看我。喜樂面對生命是一股滿有感染力的正能量!吃蛋糕的人說不定真能吃得出來。

Tiffany夢想裡所鍾情的,始終是一家實體店,「在店裡,客人可以輕輕鬆鬆坐下來,快樂的品嘗蛋糕,還有的是,爸爸可以跟客人聊天,一面吃蛋糕,一面做輔導(她爸爸從前是社工)……做蛋糕以外,對自己的期許是突破肢體的限制,去見識外面的世界,前陣子她和朋友到過澳門,深感滿足,將來她望能到台灣見識一下

參考
陳靜曦──魔法「蛋糕」
陳靜曦-輪椅上的蛋糕 (Youtube)

星期日, 12月 13, 2020

艾偉德 (Gladys Raleigh Aylward) 見證

艾偉德(Gladys Aylward, 1902-1970)於1902年生在倫敦北郊。父親是一名郵差。因為家境清寒,給富貴人家作伺候客人的侍女。在18歲的時候,悔改重生,極想服事主,到中國傳福音;她申請參加內地會,因缺乏正式教育而被拒絕。

艾偉德仍然不氣餒,決心積蓄足夠的錢,自費前往中國,她終於找到一份侍女的工作。她雖然學識不高,但她有語言天才,學得一口高雅的牛津英語,而且懂得應對和禮儀,頗得主人信任器重。她到假期時,就去外面再兼作別家宴會幫工,以求在最短時間內,積聚最多的錢財,完成她到中國宣教的異象。

1930年初,在衛理公會的聚會中,她聽人說在中國有位老宣教士珍妮.勞森(Jeannie Lawson),已經七十三歲了,卻欲退而不能休,因為她到處尋找,竟沒有人肯去幫助她。她立即寫信去,表明自己願意去。而最經濟的方法,是乘橫越西伯利亞的鐵路,再轉中東鐵路南下,由大連乘船到天津,去到工場,幾個月後,回信來了。珍妮歡迎她去成為同工。

19301018日,艾偉德帶着一個箱子的衣物和另一裝了簡單食物的箱子,加上路上煮食的酒精爐,便孤單的起行!她身邊只有二英鎊和幾枚銅幣。她把自己交託主。她乘的是三等火車,沒有一個相識的人,沒有懂英語的人可以交談,只一路禱告。幾經艱辛,她終於到了天津,並找到了差會辦事處,後來碰到一個姓路的基督徒商人,要到山西,又可以帶艾偉德去到那裏。於是,他們乘火車,轉乘長途汽車到澤州內地會的宣教站。她在那裏休息了幾天之後,便坐上騾車,經過兩天的路程,終於到了陽城。

珍妮在中國已經超過五十年,濃重的蘇格蘭口音,有時候不知不覺攙雜着中國話,她以很平宜的租金租了一座大房子﹝傳聞是一所鬼屋﹞,在艾徫德來到後,二人便以房子開一間客棧,叫作「八福客棧」,接待往來的騾伕住宿,向他們傳福音;而且還可以為宣教籌措些經費。

艾偉德到陽城一年多後,珍妮不幸去世,八福客棧整個擔子就落在了29歲的艾偉德身上。此時,澤州的司米德夫人(Mrs.Smith)看到她的需要,特地差派一位中國助手來協助她。艾偉德在陽城所做的一切大得人心,影響力漸增,以致有一天陽城的縣長也光臨八福客棧了。當時官府正在推行天足運動,明令婦女放腳,縣長決定派人挨戶檢查,以改正多年之陋習。他覺得艾偉德是最合適的人選,並可以現身說法,示範天足的好處,故委派她擔當此任,並應許發給她薪水,提供騾子作為交通工具,還派兩個衛兵保護她。艾偉德經過考慮,覺得這是 神賜給她的機會,就接受了,附帶條件是不能限制她傳講福音。就這樣,她有機會把基督福音傳給很多婦女,使多人歸主。

1936年,艾偉德歸化為中國籍,正式取中文名為艾偉德,成為首位入籍中國的西方宣教士。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。不久,陽城也受到了日軍的轟炸。有一次,一顆炸彈擊中了八福客棧,艾偉德因而受了點輕傷,為避開戰火,艾偉德帶著她所領養的孤兒們,和幾個基督徒一起,疏散到地處山區的北柴莊。在一個窯洞裏避難,直到日軍離去後,她和難民們才返回陽城。

就是這樣,艾偉德經歷了不少風雨和艱難,但都蒙 主保守,直到1948年,她的身體又累垮了,有認識她的司陶衛醫生(Dr. Olin Stockwell)勸她回英國休養並探望父母,司醫生並為她籌措路費。1949年春,47歲的艾偉德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英國,與家人重聚,直到1957年,艾偉德決定重回中國,但因為政治原因而被拒絕入境,只好進入香港,在那裡從事難民救助工作。後因她的中國護照在香港的居留簽證期限已到,她又轉去海峽對岸的臺灣。

1959年,艾偉德與世界展望會合作,在臺北木柵創辦艾偉德孤兒院。同年,美國展望會邀請艾偉德到美國作旅行布道,不久,她又應邀到澳大利亞、新西蘭等地巡回佈道與演講。後來,她再次回英國時,英國BBC 再次為她製作出一個電視節目This Is Your Life".

1962年艾偉德另覓新址在北投創立了艾偉德兒童之家,同時她也積極參與歐美及臺灣各地的奮興佈道工作。由於早年與宋美齡相識,艾偉德到臺灣後,常常參加她所組織的婦女祈禱會,一同為中國禱告。她常以自己的經歷鼓勵青年人說:「不要耽心你所受的教育,上帝不要你呈驗畢業文憑,只要你對蒙召的事,凡事忠心。」她如是說,也如是行。直到196912月,艾偉德感染了流行性感冒,並引起肺炎,雖經診治,終於197013日在家中辭世,享年68歲。

參考
艾偉德 Gladys Raleigh Aylward
https://www.kenlouie.net/blog-march-2014/gladys-raleigh-aylward-1902-1970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c1_cFU7RJo